家居“雙十一”丨從流量競爭向服務質量轉變
作為一年一度的全民狂歡節,每年的雙十一活動都吸引眾多的商家和消費者參加。作為曾經完全依賴于線下實體店的家居建材行業,如今也已成為“雙十一”的常客,同時,有家居需求的消費者也成為了“雙十一”的重要流量來源。伴隨著國內線上購物習慣的形成,電商渠道的重要性與日俱增,已成為家居建材行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。
戰線拉長 玩法復雜
這屆雙十一有點“冷”
今年自10月開始,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著手開啟雙十一購物節,除了淘寶、京東這種傳統電商平臺外,還有近幾年異軍突起的拼多多,以及唯品會、網易考拉,甚至還有抖音、快手、小紅書等社交平臺……
數不清的商品、理不清的優惠規則、復雜的折扣計算方式、花樣翻新的營銷套路,玩法一年比一年復雜,戰線也是越拉越長,本應該輕松愉快的購物行為,卻演變成為了燒腦無趣的“數字游戲”,讓眾多消費者一頭霧水。
相比往年,2021年雙十一最大的不同是人性化消費特征顯現,淘寶與京東等老玩家格外注意消費者體驗,一改曾經的零點模式,本著“不熬夜”原則,紛紛開啟了“晚8點”模式。而預售時間拉長,從過去的1天延長至1周,再到現在近1個月。整個雙十一分兩波促銷,延續了預售和定時尾款支付、消費券、平臺補貼滿減等玩法。第一波從10月20日到10月31日,是“天貓雙十一搶先購”。第二波從11月1日到11月11日,是“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日”。
但從各方面的綜合表現來看,2021年的“雙十一”似乎有點“冷清”,“狂歡”的勢頭不再,部分品牌也集體“失聲”,也沒有漫天的廣告宣傳,沒有媒體的大肆報道,甚至許多人都不知道10月20號就已經開始了雙十一的第一輪預熱,可見消費者對雙十一的關注度已經沒有了往年那么高的熱情。
而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,“簡單地講,本次購物節沒有了以往的狂熱,既有監管部門事先打預防針的效果,但更多是消費者回歸理性原因。”
家居電商快速發展
直播賣貨已成常態
家居建材行業消費重體驗、決策難和產品大件、非標的特性一直阻礙著電商平臺發展。但隨著線下獲客難度攀升以及電子商務進程的不斷加深,家居建材電商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。
特別是2020年疫情之后,人們的消費和生活觀念產生了巨大變化,很多習慣于線下消費的人群,轉而習慣于線上消費。一時間,短視頻內容種草、直播賣貨等新興模式也逐漸成為家居品牌營銷的必然選擇。
縱觀今年家居建材行業雙十一的玩法,許多企業不再局限于特價秒殺、優惠券滿減、前多少免單、滿贈等常規低價促銷操作,也開始嘗試不同的玩法,包括宣傳品牌、打造IP、快閃店、明星助陣等。